首页
搜索 搜索

专访中信控股曾澄:“灯塔工厂”正同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工业数字发展并赋能全球的机遇广阔

科创板日报记者     2023-07-11 13:16:22

《科创板日报》7月11日讯(记者 郭辉)在去年的WAIC上,中信集团展台的系列丰富实物展品、视频展示还有交互体验,集中展现了中信集团运用AI技术推动产业变革的实践,其中融合AI技术打造的制造行业“灯塔工厂”,颇受外界关注。

这种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其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跟发展是持续的。中信控股首席数字官曾澄在财联社直播间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表示,今年,他们在去年的“灯塔工厂”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AI技术与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

比如,中信特钢的全流程可追溯的智能钢管产线、中信戴卡推出的一体化高压压铸机等等,都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化全新产品和案例,将会为制造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工艺变革与效率提升。展台亮点中,还包括中信控股推出的全球首条全AI检测轮毂制造产线等一些新应用。


【资料图】

据了解,“灯塔工厂”是由世界经济论坛与麦肯锡咨询公司从2018年开始在全球发起的评选,其最大特点在于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等技术的集成与综合运用,至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制造行业具备一定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专业奖项。

曾澄表示,中信集团自前年推出“灯塔工厂”后,一直在“AI+工业场景”的道路上持续发展。“因为我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行业数据,有了更多的工艺、质量、效率、能耗以及设备等方面的数据来源,之后思考如何将大模型等各种更多的算法优化能力嵌入进来,如何通过在生产过程中的自动闭环调优来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质量和效率、更低的能耗和库存,在实现真实价值的同时,也将为灯塔工厂提供很好的升级点。”

“灯塔自身发展之外,我们还将灯塔的能力由一条产线,复制到了更多的产线上。”曾澄介绍,去年公司已经将灯塔的很多单项应用对外推广,在国内以及在墨西哥、摩洛哥等海外的产线上,都得到了复制。“我们有计划、也有决心在全球的其他地区再打造一家新的灯塔工厂”。

曾澄表示,在算法、算力以及大模型的方面,他们肯定会牢牢地抓住技术的这条主线,在中信集团的推动下,大模型发展还有训练等工作都在全面展开。“我们在工业领域对设备的调优,当然也会做出更多的、由大模型支撑的成功案例来。”

中信集团灯塔工厂广度的进一步升级,意味着,建设方需要具备更多行业的know-how能力。“中信的优势,还在于我们具备大量的工业场景,并且这些工业应用都是‘国之重器’,都是大规模的制造领域。”曾澄表示,他们会将这些行业能力和行业数据,在场景中深度应用起来,形成AI+的优势。”

《科创板日报》记者在今年中信集团WAIC展台上,关注到其运用数字化技术完成了对特殊钢生产全生产、全流程的覆盖。中信澳矿是世界主要磁铁矿生产商和中国铁精粉进口单一最大供应商,年精矿产量超2000万吨。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中信旗下子公司打通了磁铁矿从采矿、选矿、运输、炼钢、制造和销售的全产业链条,通过数智技术赋能,实现全流程自主可控和数据贯通,提升产业链协同和整体运行效率,这也成为其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又一重要案例。

不仅是中信集团,国内“灯塔工厂”项目也在蓬勃增长。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去年的一项数据,从2018年到2023年1月,全球共评选出132家灯塔工厂,分布在30个国家或地区。其中中国“灯塔工厂”达到50家,占全球总量的37.9%,居全球首位。中国企业不仅具有数量上的优势,还广泛覆盖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汽车、工业设备、消费品等多个细分行业。

曾澄表示,这充分说明,中国的制造业不仅是体量大,而且其智能制造水平也与庞大的体量相匹配。“当然由于规模的庞大,我们还有更多的机会在这些领域当中去发展自己的工业智能算法,丰富并提高工业智能的应用场景和能力,甚至进一步向全球赋能。”

“我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从大到强,我们正在路上。”曾澄认为,国内的制造业成长为世界级水平,进一步由制造工厂变成制造的发动机,这个事情应该是由数字技术来驱动的。

“现阶段国内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很快,但也有显著短板:譬如在制造业上游的装备制造、在工业软件及智能制造核心算法等方面,我们正在快速迎头赶上。我相信中国科技和制造企业未来能够发挥巨大作用,甚至是为全球制造业水平再上一个台阶,起到强大推动作用。”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1 青年制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